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在会议上发言交流
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及企业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并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存在问题以及建议进行发言。他呼吁通过开放应用场景和改革人才机制,推动广东抢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正深刻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领头羊,广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与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竞争优势。然而,在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孙志强认为,目前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硬核技术”自主创新、应用场景技术与需求精准对接、前沿科技人才储备等方面还面临一些瓶颈。“比如,在工业领域,多数中小企业AI落地率有待提升。此外,目前AI算法、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顶尖人才多集中于高校,企业高端人才缺口大,‘机电控算’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

对此,孙志强提出两点建议:
-
一是以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聚焦高价值领域,建立分级场景清单,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释放高价值需求。建议突破机器人中高端领域应用“最后一公里”,通过组织建立机器人应用示范线,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推动机器人在中高端重点领域“需求侧”部署。同时,相关部门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为联合攻关团队和应用验证工程提供资金、人才、税收等优惠保障政策,推动应用示范项目顺利实施。
-
二是支持民营企业科技人才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进一步完善支持民营企业科技人才的立法支撑、加大激励保障、健全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提升民企科技人才在国家战略人才体系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和创新活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孙志强进一步总结: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应以场景开放降低创新风险,以人才流通激活民企动能。唯有如此,广东才能从“技术跟随者”跃升为“规则定义者”,在这场全球AI与机器人产业竞争中开辟出一条从技术跟随到生态主导的新路径。
当前,加快推进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抓住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关键“窗口期”迫在眉睫。
作为建议的实践者,瑞松科技在AI与工业融合领域已有显著成果,自主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技术和数字化平台已逐步应用在工业领域各行业制造中,努力将制造基因转化为AI机器人产业竞争力,助力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构建未来产业新高地。